定位 個人品牌 盤點 如何找到自己的關鍵字? 作者: Vista Cheng 8月 10, 2023 URL Copied 說到關鍵字,您知道什麼是關鍵字嗎?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關鍵字特指單個媒體在製作使用索引時,所用到的詞彙。簡單來說,關鍵字最早源自於圖書館學,而關鍵詞搜尋是網路搜尋的主要方法之一。 例如:我們可以把一本書的書名或部分書名、副標題、作者名當作關鍵字,用來查詢圖書的資訊。如今,不只是圖書檢索,像是大家所熟悉的Google、百度或Bing等網路搜尋服務,大多也都是用關鍵字檢索的方式來進行。一提到關鍵字,可能會有朋友馬上想到SEO,也就是所謂的「搜尋引擎優化」。SEO的確很重要,之前我也在經濟日報的數位行銷專欄寫過一系列有關SEO的文章,如果您有興趣的話,改天我再來好好地分享。我知道,大家都想做最棒的自己!所以,我也特別想跟您談談有關自我精進以及打造個人品牌的相關話題。當然,這方面值得探討的議題相當多,我們今天就先從如何找到自己的關鍵字開始吧!在當今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每天有太多新奇有趣的事物充斥在我們生活周遭,我們也時常與很多人偶然相遇,但比較可惜的是往往匆匆交會之後,大家又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或生活圈。於是,要如何讓他人記得自己,也就變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了!想要讓大家都認得自己,甚至想讓自己變成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當然有很多的方法。好比我們可以透過讀書、進修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涵養,或是從服裝造型改變自己的外在⋯⋯等等,這些都是不錯的做法。如果您想要打造個人品牌的話,我會建議您先找到自己的關鍵字。說到個人品牌,以往我也曾在Yotta平臺開設過「個人品牌經營實戰」的線上課程。我知道最近這幾年個人品牌這個議題很夯,但我也曉得部分的朋友對它有些誤解⋯⋯每次當我聊起打造個人品牌的重要性,就會有一些朋友感到納悶:他們以為只有創業者、專家、學者、意見領袖或網紅才需要個人品牌,其實這樣的想法多少有點狹隘了。你當然可以把打造個人品牌這件事,視為是一種自我包裝的手法。但是在我看來,個人品牌更關乎我們每個人對於生命價值的實踐;換句話說,也就是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您可曾想過嗎?您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呢?生命的意義往往不在於長度,而是廣度和深度。以往,我也老是覺得自己一事無成,雖然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改進,但我也很慶幸自己因為喜歡閱讀和寫作,所以能夠透過跨領域學習獲得成長。如果您想要打造個人品牌,我會建議您先找出自己的關鍵字和定位,審慎評估自己的興趣、專長和行事風格。接下來,再開始盤點自己手邊擁有的資源,並選擇適合發展的方向。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讓我來跟您聊聊如何找到自己的關鍵字。所謂「自己的關鍵字」,也就是能夠直接了當地表達自己的人格特質、強項、興趣、專業或目標。如果您能夠用譬喻或量化的方式來形容自己的特點,甚至可以實際舉出案例的話,就愈能夠讓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好比坊間的寫作好手可能有很多,但是擅長行銷、會製作網站又懂得媒體溝通與經營的講師或顧問,可能就不多了⋯⋯是的,這個時候也許就會有人想起Vista了!當你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關鍵字,自然就比較容易引起他人的關注。好比之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提到我自己可以在半小時之內完成一篇部落格文章,同時還做好圖片編輯、文章排版與上架以及宣傳。因為有很多朋友都看過這篇文章,也有不少人曾經聽我分享過自己如何在半小時之內完成上述這些工作,所以後來大家遇到文案寫作或自媒體經營的問題時,都會聯想到我,也會跟我討論如何精進寫作技巧。雖然我不是中文系科班出身,甚至大學時代也不是讀企管、行銷,但是當我與寫作、行銷拉近距離之後,慢慢地像是部落客、專欄作家、職業講師這些關鍵字,就逐漸與我產生了連結。話說回來,當某些特定的標籤或關鍵字開始貼到您身上的時候,自然就能擴大他人對您的認知,也讓您有機會得以走出舒適圈,同時也透過行動和產出來提高知名度。讓原本與您素昧平生的人,可以很快找到一個方法和您產生緊密的連結。日本知名的鋼琴老師,同時也是暢銷書作家藤拓弘在《超成功鋼琴教室職場大全:學校沒教七件事》這本書裡就提到:尋找關鍵字的工作,是一種將自己的強項、特徵「文字化」的工作。當你開始這麼做的時候,很可能會藉此發現到從未見過的自己。我很喜歡作者所說的一句話:「當你在找尋或砥礪自己的關鍵字的過程,也就是在砥礪你自己。」那麼,要如何找到自己的關鍵字呢?讓我跟您分享幾個我自己的做法:第一個方法:自我盤點您可以找一本筆記本或使用像是Notion、Evernote之類的數位筆記工具,詳實地列出自己的興趣、優點和強項,接下來再問自己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在做什麼?我有哪裡與眾不同?如果是我來回答這些問題,我可能會說:我是Vista,我熱愛閱讀和寫作,是一個跨領域的學習者,以往曾讀過電子、資管、文創和工業工程等科系,也在網路產業和媒體圈任職。目前是一位職業講師、專欄作家和顧問,同時也在傳播博士班進修。在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不止可以幫助自己去梳理過去的學經歷背景,更能夠從中去探索自我的興趣、專業與人格特質,也釐清自己的職涯方向。第二個方法:傾聽他人的意見有時候,我們未必是最了解自己的人。這時,不妨可以參考一下長輩、親友、同事或同學的意見。您可以勾勒幾個跟自己有關的問題,甚至試著設計一份問卷,然後請周遭的親朋好友作答。這樣的做法,可以幫助您去了解別人眼中的自己。要知道,我們自以為的自己和別人眼中所看到的您,這之間可能會有很大的落差。光是自我感覺良好,對我們的成長,其實沒有太大的幫助!所以,除了自我盤點與檢討之外,我會建議您也應該好好傾聽他人的寶貴意見。第三個方法:上網搜尋不知道您有沒有嘗試過,試著在搜尋引擎上頭輸入自己的姓名、暱稱或綽號,看看自己在網路上留下了哪些數位足跡?或者是別人對您的評價?我每隔一陣子,就會輸入自己的名字查詢一下,除了藉此機會檢視一下自己幫旗下網站執行SEO的成效如何,也很好奇到底網路上有哪些關於我的評價、報導?打個比方,我有一位表姊在臺大任教。之前我曾在網路上搜尋過她的名字,結果不但找到一大堆她歷年來所發表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我也意外發現很多臺大學生給她的授課評價,像是口條好、人很nice以及老師上課用心等等。透過以上三個方法,可以幫您更全面地認識自己,當然也能夠從四處搜集的這些資訊之中,去找到自己的關鍵字。最後,我還想跟您分享一本書,是我偶然之間發現的,讀起來感覺很有趣。這本書的書名是《人生關鍵字:僧侶、醫師與哲學家的智慧探索》。這是暢銷書《三個朋友的人生智慧大哉問》的三位作者,包括:僧侶馬修、醫師克里斯多福、哲學家亞歷山大,他們三個人聯手為讀者帶來了他們各自關於人生的提問、探索、深究、理解、覺察。他們以淺顯易懂的文字,透過180個關鍵字,濃縮並再現了人生的哲思精華,試圖在這個充滿未知挑戰與不確定感的此時此刻,幫助大家通往美好生活。 書中從對生命之愛、失敗、平靜、焦躁、耶穌、佛陀、理想、成功、衰老等各種面向,為讀者提點出人生中值得關注及思考的人事物,並試著探索生命的智慧。書中也道出了人們面對生命時,可能發出的各種疑惑,例如:我們應該追求什麼樣的人生目標?如何緩解生活中的痛苦?我們能真正的感到快樂嗎?跟著三位作者的文字一起深思,將能使我們擁有成熟的思想與深度的啟發。 終其一生,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課題。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幫助您順利找到自己的關鍵字,進而開創美好的未來。 分享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張貼留言 留言
說到關鍵字,您知道什麼是關鍵字嗎?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關鍵字特指單個媒體在製作使用索引時,所用到的詞彙。
簡單來說,關鍵字最早源自於圖書館學,而關鍵詞搜尋是網路搜尋的主要方法之一。 例如:我們可以把一本書的書名或部分書名、副標題、作者名當作關鍵字,用來查詢圖書的資訊。如今,不只是圖書檢索,像是大家所熟悉的Google、百度或Bing等網路搜尋服務,大多也都是用關鍵字檢索的方式來進行。
一提到關鍵字,可能會有朋友馬上想到SEO,也就是所謂的「搜尋引擎優化」。SEO的確很重要,之前我也在經濟日報的數位行銷專欄寫過一系列有關SEO的文章,如果您有興趣的話,改天我再來好好地分享。
我知道,大家都想做最棒的自己!所以,我也特別想跟您談談有關自我精進以及打造個人品牌的相關話題。
當然,這方面值得探討的議題相當多,我們今天就先從如何找到自己的關鍵字開始吧!
在當今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每天有太多新奇有趣的事物充斥在我們生活周遭,我們也時常與很多人偶然相遇,但比較可惜的是往往匆匆交會之後,大家又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或生活圈。於是,要如何讓他人記得自己,也就變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了!
想要讓大家都認得自己,甚至想讓自己變成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當然有很多的方法。好比我們可以透過讀書、進修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涵養,或是從服裝造型改變自己的外在⋯⋯等等,這些都是不錯的做法。
如果您想要打造個人品牌的話,我會建議您先找到自己的關鍵字。
說到個人品牌,以往我也曾在Yotta平臺開設過「個人品牌經營實戰」的線上課程。我知道最近這幾年個人品牌這個議題很夯,但我也曉得部分的朋友對它有些誤解⋯⋯
每次當我聊起打造個人品牌的重要性,就會有一些朋友感到納悶:他們以為只有創業者、專家、學者、意見領袖或網紅才需要個人品牌,其實這樣的想法多少有點狹隘了。你當然可以把打造個人品牌這件事,視為是一種自我包裝的手法。但是在我看來,個人品牌更關乎我們每個人對於生命價值的實踐;換句話說,也就是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您可曾想過嗎?您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呢?生命的意義往往不在於長度,而是廣度和深度。以往,我也老是覺得自己一事無成,雖然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改進,但我也很慶幸自己因為喜歡閱讀和寫作,所以能夠透過跨領域學習獲得成長。
如果您想要打造個人品牌,我會建議您先找出自己的關鍵字和定位,審慎評估自己的興趣、專長和行事風格。接下來,再開始盤點自己手邊擁有的資源,並選擇適合發展的方向。
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讓我來跟您聊聊如何找到自己的關鍵字。所謂「自己的關鍵字」,也就是能夠直接了當地表達自己的人格特質、強項、興趣、專業或目標。如果您能夠用譬喻或量化的方式來形容自己的特點,甚至可以實際舉出案例的話,就愈能夠讓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好比坊間的寫作好手可能有很多,但是擅長行銷、會製作網站又懂得媒體溝通與經營的講師或顧問,可能就不多了⋯⋯是的,這個時候也許就會有人想起Vista了!
當你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關鍵字,自然就比較容易引起他人的關注。好比之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提到我自己可以在半小時之內完成一篇部落格文章,同時還做好圖片編輯、文章排版與上架以及宣傳。
因為有很多朋友都看過這篇文章,也有不少人曾經聽我分享過自己如何在半小時之內完成上述這些工作,所以後來大家遇到文案寫作或自媒體經營的問題時,都會聯想到我,也會跟我討論如何精進寫作技巧。
雖然我不是中文系科班出身,甚至大學時代也不是讀企管、行銷,但是當我與寫作、行銷拉近距離之後,慢慢地像是部落客、專欄作家、職業講師這些關鍵字,就逐漸與我產生了連結。
話說回來,當某些特定的標籤或關鍵字開始貼到您身上的時候,自然就能擴大他人對您的認知,也讓您有機會得以走出舒適圈,同時也透過行動和產出來提高知名度。讓原本與您素昧平生的人,可以很快找到一個方法和您產生緊密的連結。
日本知名的鋼琴老師,同時也是暢銷書作家藤拓弘在《超成功鋼琴教室職場大全:學校沒教七件事》這本書裡就提到:尋找關鍵字的工作,是一種將自己的強項、特徵「文字化」的工作。當你開始這麼做的時候,很可能會藉此發現到從未見過的自己。
我很喜歡作者所說的一句話:「當你在找尋或砥礪自己的關鍵字的過程,也就是在砥礪你自己。」
那麼,要如何找到自己的關鍵字呢?讓我跟您分享幾個我自己的做法:
第一個方法:自我盤點
您可以找一本筆記本或使用像是Notion、Evernote之類的數位筆記工具,詳實地列出自己的興趣、優點和強項,接下來再問自己三個問題:
如果是我來回答這些問題,我可能會說:
在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不止可以幫助自己去梳理過去的學經歷背景,更能夠從中去探索自我的興趣、專業與人格特質,也釐清自己的職涯方向。
第二個方法:傾聽他人的意見
有時候,我們未必是最了解自己的人。這時,不妨可以參考一下長輩、親友、同事或同學的意見。您可以勾勒幾個跟自己有關的問題,甚至試著設計一份問卷,然後請周遭的親朋好友作答。
這樣的做法,可以幫助您去了解別人眼中的自己。要知道,我們自以為的自己和別人眼中所看到的您,這之間可能會有很大的落差。光是自我感覺良好,對我們的成長,其實沒有太大的幫助!所以,除了自我盤點與檢討之外,我會建議您也應該好好傾聽他人的寶貴意見。
第三個方法:上網搜尋
不知道您有沒有嘗試過,試著在搜尋引擎上頭輸入自己的姓名、暱稱或綽號,看看自己在網路上留下了哪些數位足跡?或者是別人對您的評價?我每隔一陣子,就會輸入自己的名字查詢一下,除了藉此機會檢視一下自己幫旗下網站執行SEO的成效如何,也很好奇到底網路上有哪些關於我的評價、報導?
打個比方,我有一位表姊在臺大任教。之前我曾在網路上搜尋過她的名字,結果不但找到一大堆她歷年來所發表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我也意外發現很多臺大學生給她的授課評價,像是口條好、人很nice以及老師上課用心等等。
透過以上三個方法,可以幫您更全面地認識自己,當然也能夠從四處搜集的這些資訊之中,去找到自己的關鍵字。
最後,我還想跟您分享一本書,是我偶然之間發現的,讀起來感覺很有趣。這本書的書名是《人生關鍵字:僧侶、醫師與哲學家的智慧探索》。這是暢銷書《三個朋友的人生智慧大哉問》的三位作者,包括:僧侶馬修、醫師克里斯多福、哲學家亞歷山大,他們三個人聯手為讀者帶來了他們各自關於人生的提問、探索、深究、理解、覺察。
他們以淺顯易懂的文字,透過180個關鍵字,濃縮並再現了人生的哲思精華,試圖在這個充滿未知挑戰與不確定感的此時此刻,幫助大家通往美好生活。
書中從對生命之愛、失敗、平靜、焦躁、耶穌、佛陀、理想、成功、衰老等各種面向,為讀者提點出人生中值得關注及思考的人事物,並試著探索生命的智慧。書中也道出了人們面對生命時,可能發出的各種疑惑,例如:我們應該追求什麼樣的人生目標?如何緩解生活中的痛苦?我們能真正的感到快樂嗎?跟著三位作者的文字一起深思,將能使我們擁有成熟的思想與深度的啟發。
終其一生,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課題。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幫助您順利找到自己的關鍵字,進而開創美好的未來。
留言
張貼留言